计算机网络 - 基础介绍

数据网络基础概念介绍:

  1. 什么是数据网络:
    • 数据网络的主要作用是:实现各个业务部件的相互通信
  2. 什么是网络工程:
    • 根据客户需求及环境因素,为客户的网络进行规划、设计、实施、调试、排错、培训等进行的一系列工作
  3. 数据通讯的基本条件:
    1. 物理条件:具有传输介质,既有发送与接收数据硬件设备
      1. 传输介质:网线、光纤线、无线信号
      2. 网卡设备:
        • 将数据信息(二进制信息)可以转换为电信号/光信号/电波–>发送
        • 将电信号/光信号/电波可以转换为数据信息(二进制信息)–>接收
    2. 逻辑条件:需要构建数据包,以及数据传输的协议标准
      1. 构建数据包:规则方式–基于OSI 7层模型
      2. 协议指定:遵循什么方式传递数据 – 通讯协议 – HTTP – HTML语言
      3. 协商过程:传输数据速率是多少(100Mbps—每秒传输或接收)

数据通讯网络原理介绍:

  1. 数据通讯硬件设备介绍:
    1. 需要地址表示:mac 和 ip
    2. 集成器:
      • 所有接口都处于一个冲突域当中,无法解决冲突(几乎已淘汰)
    3. 交换机:
      • 能解决数据传递冲突,因为交换机上每一个接口都表示一个独立冲突区域,无法解决数据广播对系统应能影响 – 广播风暴
    4. 路由器:
      • 可以隔离广播包传递,从而可以解决广播风暴,并且可以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通讯,实现通讯需要借助IP地址(网络标识+主机标识)配合路由实现数据传递通讯
  2.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:
    1. 核心层:(路由器/防火墙)
      •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,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,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
    2. 汇聚层:(三层交换机–接口数量多 性能多 路由功能)
      • 可以实现数据汇总,对汇总数据进行管理控制
    3. 接入层:(PC设备 计算机)
      • 可以实现直接和终端设备连接/安全配置
    4. 网络大致规划为三个类型:
      • 局域网:
        • 本地私有的一个网络范围,如果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局域网,也会成为一个园区网
      • 城域网:
        • 如果一个网络的覆盖面积达到了一个城市,就可以成为城域网
      • 广域网:
        • 如果覆盖面积达到了全国或者全球,就称为广域网,全球最大的广域网就是Internet互联网

网络层次模型概念介绍:(OSI)

  1. OSI层次模型的概念:

    •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,是由ISO(国际标准化组织)定义的,是个灵活的、稳健的、可互操作的模型
  2. OSI层次模型的作用:

    • 规范不同系统的互联标准,使两个不同的系统能够较容易的通信,而不需要改变底层的硬件或软件的逻辑
  3. OSI层次模型的组成:

    1. OSI把网络按照层次分为7层,由下而上分别为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。
    2. 每个层次对应了相应的标准或者协议
  4. OSI与TCP/IP模型对照:

    OSI

网络层次模型各层次作用:

  1. 应用层介绍说明:

    制定软件开发接口标准,使各种软件能够控制网络服务实现通讯

  2. 表示层介绍说明:

    制定编码,加解密,压缩数据标准

  3. 会话层介绍说明:

    控制主机与主机是否建立会话或者断开会话

  4. 传输层介绍说明:

    1. 可以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-TCP
    2. 保证数据传输效率-UDP
  5. 网络层介绍说明:

    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数据相互传递数据(路由协议–>静态/动态)

  6. 数据链路层介绍说明:

    可以实现在一个网络内部主机之间数据传递

  7. 物理层介绍说明:

    统一一些硬件设备制作工艺标准(网线等)

网络层次模型通讯原理:(数据包)

数据包

DoD(TCP/IP)模型概念介绍说明:

  1. 模型组成部分介绍:

    OSI

  2. 模型涉及常用网络协议介绍:

    1. 应用层协议概念:(不再是IOS模型里面的应用层,是DoD模型)

      应用层

TCP/UDP协议概念介绍:(传输层)

  1. 协议概念特点介绍说明:
    1. TCP协议介绍:
      • TCP协议是:传输控制协议 – 属于面向连接网络协议(可靠性)
      • 应用场景:文件数据信息传输(文件、邮件)
      • 特点:面向连接、仅支持单播传输、面向字节流、可靠传输、提供拥塞控制、提供全双工通信
    2. UDP协议介绍:
      • UDP协议是:用户报文协议 – 属于无连接网络协议(不可靠型、追求效率)
      • UDP应用场景:视频、语音、DNS通讯过程
      • 特点:面向无连接、有单播/多播/广播的功能、UDP是面向报文的、不可靠性
  2. 协议报文结构简述介绍:
    1. tcp报文结构:
      • 源端口
        • 字段说明:占用16bit,即2字节
        • 表示网络访问来源处的端口号,即指定了发送端的端口
      • 目的端口
        • 字段说明:占用16bit,即2字节
        • 表示网络访问来目的处的端口号,即指定了接收端的端口
      • 序号
        • 字段说明:占用32bit,即4字节
        • 有效拆分和组成数据包
      • 确认号
        • 字段说明:占用32bit,即4字节
        • 进行发送数据包顺序确认,告知发送端下一次需要发送包的序号信息
      • 控制字段
        • syn:请求建立连接
        • fin:请求断开连接
        • ack:确认控制字段
    2. udp报文结构:
      • 没有任何确认信息,不可靠,传输速率快
  3. TCP三次握手过程介绍:(建立)
    1. A主机向B主机发送TCP数据报文,报文中含有syn控制字段,表示请求建立连接
    2. B主机向A主机发送TCP数据报文,报文中含有syn与ack字段,表示确认+请求建立连接
    3. A主机向B主机发送TCP数据报文,报文中含有ack控制字段,表示确认连接
    4. 至此链路被打通,可以进行数据信息可靠传递
  4. TCP四次挥手过程介绍:(断开)
    1. A主机向B主机发送TCP数据报文,报文中含有fin控制字段,表示请求断开连接
    2. B主机向A主机发送TCP数据报文,报文中含有ack控制字段,表示确认
    3. B主机向A主机发送TCP数据报文,报文中含有fin+ack控制字段,表示确认与断开连接
    4. A主机向B主机发送TCP数据报文,报文中含有ack控制字段,表示确认
    5. 至此链路被释放,通讯过程结束,要想再次进行通讯,需要三次握手

ARP协议概念介绍:(网络层)

  1. ARP协议介绍:
    • 即地址解析协议,用于实现从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,即询问目标IP对应的MAC地址,实现数据完整封装过程,避免广播包的产生
    • 借助ARP协议可以实现数据完整封装过程
  2. ARP协议工作原理:
    • 利用ARP协议原理发送ARP请求包
    • 目标主机对ARP请求包进行响应:告知对端自己的mac地址信息
    • 源主机接收到ARP响应包,会构建ARP信息表
    • 在发送数据信息时,会根据ARP表中IP与Mac地址映射的关系,进行数据完整封装过程
    • 实现数据局域网传递过程
  3. 静态ARP:
    • 手工配置/程序自动配置,不会发生改变更新
    • 应用场景:数据中心IDC机房,保证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性
  4. 动态ARP:
    • 自动获取,会定期改变更新
    • 应用场景:办公网络环境,主机信息变更可以实现正常通讯
  5. 网络常用测试命令介绍:
    • ping:借助ICNP通讯协议,对目标主机进行链路测试
    • Traceroute(Tracert):追踪数据包传输路径信息

IP地址介绍:

  1. IP地址概念:

    • IP地址由32位组成,划分为4组,每8位为一组
    • IP地址是由两个部分组成:网络标识(网络地址)+主机标识(主机地址)
  2. IP地址的类别介绍:

    1. IP地址按照使用范围分类:

      • A类:1.0.0.0到126.0.0.0(0.0.0.0和127.0.0.0保留)

        做到极致是1.0.0.1~126.255.255.255

        127.0.0.1 回环测试地址

      • B类:128.0.0.0到191.254.0.0(128.0.0.0和191.255.0.0保留)

        做到极致是128.0.0.1~191.254.255.255

      • C类(最常用):192.0.1.0到223.255.254.0(192.0.0.0和223.255.255.0)

        做到极致是192.0.1.1~223.255.254.255

      • D类:224.0.0.0到239.255.255.255(用于多点广播)

    2. IP地址按照用途方式分类:

      1. 私网地址:可以在不同局域网重复使用,地址网络标识信息不能出现在互联网路由表中
      2. 公网地址:全球唯一,地址网络标识信息可以出现在互联网路由表中
    3. IP地址按照通讯方式分类:

      1. 单播地址:网卡可以配置地址,实现点到点通讯过程
      2. 组播地址:D类地址为组播地址,只能网络内部分主机传递消息
      3. 广播地址:实现广播数据信息
  3. IP地址的类型:

    1. 主机标识地址:网卡上实际配置地址,去除广播地址和网络标识
    2. 广播地址信息:主机位全为1的地址,如192.168.1.255
    3. 网络标识地址:主机位全为0的地址,如192.168.1.0
  4. 子网掩码:

    • 可以利用掩码信息告知系统,IP地址网络标识部分和主机标识部分
    • 子网掩码为32bits,与32bits的IP地址一一对应,掩码中为1的位对应IP地址中的网络位,掩码中为0的位对应IP地址中主机位
    • 如:IP地址192.168.1.2,子网掩码255.255.255.0或24(因为有24个1,255可以为二进制表示为8个1)C类

DNS域名解析原理介绍:

  1. DNS域名

常用命令:

  1. 命令后面+?用于查看有什么参数
  2. 利用tab键做命令补全功能
  3. Ctrl+Shift+6 用于中断,如ping或traceroute之类的

路由器介绍:

  1. 路由器的作用:是指定数据包经过路径信息

  2. 路由表信息的来源:

    1. 直连路由:路由器网卡上配置地址网段就是直连路由
    2. 静态路由:手工定义添加的路由信息
    3. 动态路由:采用相互学习过程生成路由条目
  3. 路由管理距离概念:主要用于进行不同路由协议配置选路,管理距离越小越优先

  4. 路由汇总:

    • 作用:可以减少路由表中的条目信息
    • 缺陷:有可能包含的信息过于多,不能灵活控制每个路由条目
    • 解决方式:ACL/route-map
  5. 静态路由:

    1. 概述:手工定义添加的路由信息
    2. 配置方法:ip route 目标网段 下一跳地址或接口信息
    3. 静态默认路由:简化路由配置:ip route 0.0.0.0 0.0.0.0 下一跳地址信息
  6. 动态路由:

    1. 概述:相互学习路由条目信息

    2. 动态路由可以自动识别网络拓扑结构变更,自动更改路由表信息,不需要人为参与

    3.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:

      • 按工作区域分类:
        • 内部网关动态路由:IGP
        • 外部网关动态路由:EGP
      • 按通讯原理分类:
        •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:根据去往目标地址跳数决定选路原则(RIP–30秒更新一次)
        •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:根据链路状态信息决定选路原理(OSPF)
    4. 动态路由协议-RIP:

      •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概述:路由条目信息完全通过互联路由器进行传递告知

      •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特点:只传输路由信息,不传输链路状态信息,根据跳数metric进行选路

      • 路由收敛过程:实现多个路由器之间路由表信息同步

      • RIP路由协议分类:RIPv1、RIPv2(常用)

      • RIP路由协议选路:根据metric数值进行选路,利用跳数计算metric

      • 开启rip路由协议功能:no router rip

      • 宣告自己直连路由信息:

        • network network-number
        • network 192.168.1.1
      • 更改rip路由版本:version 1/2

        RIP

    5. 动态路由协议-OSPF:

      •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工作机制:构建邻居关系(邻居表)–构建链路拓扑关系(借助LSA信息-链路拓扑表)—借助SPF算法选择最优路径(路由表)
      • 路由器标识符概念:表示OSPF区域中每个主机标识信息,便于利用标识信息构建邻居关系
      • loopback接口:环回接口(逻辑接口)
      • loopback接口作用:管理接口、测试接口
      • 路由器选路开销概念:用于进行选路
    6. 动态路由协议相关表:

      • 邻居表:需要先构建领接关系,生成邻居表
      • 拓扑表:生成去往目标的所有路径条目信息
      • 路由表:借助cost开销选择最短路由生成由条目

参考链接: